从4月11日夜间开始,济南迎来了一场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此次天气过程风力大、持续时间长、降温幅度大,给全市农业生产带来一定不利影响。田间地头的种植大户、农户和农业专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13日上午10点多,长清区张夏街道焦台村的种植户王登宝正在果园里查看果树长势。他种了200多棵杏树,包括金太阳、玉杏等多个品种。由于当地四面环山且低洼处较多,果树受大风影响较小。虽然此次风力较强,但最低气温也有六七摄氏度,温度较高,杏树怕冻不怕刮。王登宝提前进行了防御,将地势较高的果树用绳子拢好,并加固了树干。目前果实只有花生米大小,有些树上的杏长得比较密实,人为疏果都需要费一番功夫,大风是吹不掉的。
13日中午12点多,在商河县殷巷镇逯家村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里,工人还在与大风“抢时间”。这次25个大棚中有几个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得知大风天气到来后,合作社负责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加固大棚。棚膜都是新的,钢架也较为牢固,只是有些固定大棚的绳子老化发生断裂,导致个别棚膜被吹毁。棚内的桃子还有一个多月就成熟了,此时遭受大风和低温天气,极易“感冒”,可能会给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他们咨询了专家,目前正在抓紧时间覆膜,更换绳子稳固棚体,并喷洒芸苔素内酯或碧护,调节生长、缓解冷害,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物技术部负责人表示,大风预警信息下发后,陆地蔬菜及其他地上作物都尽可能避开这次大风天气进行移栽和定植,所以受影响不大。受影响较大的是设施农业。大风期间,农技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了指导,主要建议加密压膜绳,并用沙袋或重物压实棚膜边缘,防止大风掀膜。另外,注意放风口的关闭和通风。如果出现棚膜被刮坏的情况,要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快修补,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当前北方多地冬小麦进入春管关键期,防范大风对小麦的伤害尤为重要。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物部负责人建议,墒情不足的要抓紧浇水补墒,以水调温,提高土壤热容量,增强植株抗寒性减轻低温影响。有条件的,可往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提高植株抗寒能力。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赵广才表示,对于株高五十厘米左右、正处于拔节期的小麦来说,大风对其影响不会太大;而对于株高在七八十厘米左右、已经抽穗的小麦来说,遇到大风发生倒伏的风险较大。如果小麦倒伏,不要人工扶起,因为这可能导致茎秆折断,造成更大损失。建议喷一些磷酸二氢钾或芸苔素内酯,增加小麦的抗逆性,使茎秆更强硬一些。倒伏的小麦过几天会逐渐直起一部分,从而减少损失。
有话要说...